10月22日,由經濟與管理學院主辦的“一帶一路”經濟合作與管理創(chuàng)新高峰論壇在學院712報告廳舉行。美國圣瑪麗山大學MBA項目部主管Katherine Whitman教授、上海交通大學趙來軍教授、中南大學呂鵬教授、經管學院院長馬廣奇教授分別作主題報告。美國圣瑪麗山大學交流訪問團成員、經管學院全體教師、兄弟院系教師代表和學院研究生及參加了論壇。論壇由經管學院副院長薛儉主持。
馬廣奇在致辭時向與會師生的到訪交流表示熱烈歡迎,并向參會學者介紹了學院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yǎng)等工作的開展情況。

Katherine Whitman教授作了題為“拉丁美洲的‘一帶一路’”的報告,詳細講述了“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與拉丁美洲的合作基礎和未來構想。報告回顧了中國與拉丁美洲國家的貿易往來歷史,分析了在貿易交流等方面存在的問題。他認為,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為拉丁美洲國家?guī)砹肆己玫陌l(fā)展機遇,雙方應加強合作、互利共贏,實現“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

馬廣奇教授作了“新時代‘一帶一路’金融合作的思考”的報告。在回顧“一帶一路”倡議六年來進展的基礎上,報告全面介紹了絲路貨幣流通、絲路資金融通、絲路金融市場合作的現狀與問題,構建了“線上”絲路金融合作平臺的體系,提出了“絲路金融學”的未來展望。他認為,絲路經濟與絲路金融一體兩面,應實施線上絲路與線下絲路雙輪驅動,雖然目前存在諸多障礙和困難,但是可以遵循人民幣(數字貨幣)—絲路貨幣—世界貨幣的路徑最終實現人民幣的國際化。

趙來軍教授作了題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物流管理創(chuàng)新研究”的報告,回顧了其近年來完成的一系列有關絲綢之路物流管理的科研項目和成果,回顧了我國絲綢之路物流體系的主體“中歐班列”的發(fā)展歷程,指出“中歐班列”從2011年開行至今經歷了無序競爭和有序發(fā)展兩個階段,目前已經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標志性成果。報告分析了目前“中歐班列”存在的問題和影響班列運行績效的因素,提出了在我國西安、成都、烏魯木齊等地和德國漢堡等地建立集拼中心解決現有問題,實現“一帶一路”物流體系高效運轉的必由之路。趙來軍在報告中還提出,高校教師和研究生應將科研做在祖國大地上,服務地方經濟發(fā)展,為政府決策、企事業(yè)單位經營做出貢獻。

呂鵬教授作了題為“管理問題研究中的社會物理學范式”的報告。他介紹了其近年來利用物理學規(guī)律分析社會學問題尤其是群體性事件的創(chuàng)新性研究方法,指出其將群體性事件按照個人收益進行分類,研究不同類別的群體性事件中影響最大的時間區(qū)間的特征及延續(xù)時間,通過對眾多群體性事件進行仿真模擬,得出不同類別群體事件的峰值和時間的變動曲線,并提出這種研究范式可以用于鄉(xiāng)村振興、“一帶一路”等方面的研究。

論壇報告結束后,與會嘉賓與學院教師代表進行了座談,大家就國家級項目申報面臨的困惑、科研團隊研究方向和主題的凝練、人才引進方向等方面提出了建議和思路。

此次論壇對開拓師生研究視野,豐富研究方法,加強國內外學術交流和開展深入合作,擴大學院在“一帶一路”研究的影響力具有重要意義。

(核稿人:張凱凱 編輯:史倩云 學生編輯:馬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