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國西部計劃項目辦以“青春,‘彝’路同行”為題在其官方平臺“西部志愿匯”專題報道了我校第22屆研究生支教團事跡。第22屆研究生支教團由七名同學組成,在四川省馬邊彝族支教期間,堅持以黨建引領(lǐng)支教工作,聚焦扶志扶智育人,切實踐行志愿服務(wù)精神,全身心投入彝區(qū)教學和社會調(diào)研等工作,為馬邊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鞏固拓展控輟保學成果、提升鄉(xiāng)村教育質(zhì)量提供了有力支持、作出了科大貢獻。陜西科技大學研支團也榮獲由馬邊縣委縣政府共同頒發(fā)的“2020年全縣脫貧攻堅奉獻獎”。
踐行使命,認真履職,在控輟保學中有所作為。為有效降低當?shù)剡m齡學子輟學厭學風險,支教團成員研究制定出“制度保障+情感提升”兩手抓的應(yīng)對方案。從學生安置、學生管理、課程安排、學校管理及作息管理五方面入手,筑牢制度根基。特別是針對學生大齡化、輟學厭學風險高的特殊情況,研支團開創(chuàng)了擇優(yōu)補學的新模式,以愛育愛、精準施教,定期家訪、送教上門,與學生“同吃同住同學”,從勵志和法治教育、學習方法提升、生活習慣改進等方面用心幫助學生補齊短板,確保不讓一個孩子掉隊;同時精心編排課程,組織籌辦特色主題班會和詩歌朗誦等文體活動,堅持智志雙扶,全面發(fā)展,讓學生愛上學習,主動學習。

傳承接力,不辱使命,為留守兒童播種希望。2019年,陜西科技大學研支團首次走出省外,來到深度貧困的小涼山彝區(qū),了解到當?shù)亓羰貎和姸嗟那闆r后,開辦了暑期“飛翔”夏令營,為這座西南彝族小城帶來了新的教學嘗試。2020年,陜科大第22屆研支團接過接力棒,繼續(xù)在馬邊開展支教服務(wù),先后舉辦“飛翔”夏令營2.0、“心靈護航”“家校聯(lián)動”、“追夢桐華”等品牌活動。通過支教團成員的精心組織,留守兒童在學習與游戲中收獲了知識、友情與陪伴,家長得以放心在外務(wù)工,為當?shù)孛撠毠载暙I力量。

積極作為,匯集愛心,在公益助學中貢獻力量。在教學工作之余,研支團同學們一直在尋求多方資源,開展公益助學活動。2020年11月,受陜西科技大學黨委委托,校團委、研究生院、校友總會辦公室、組織部等主要負責人專程代表學校赴馬邊開展愛心物資捐贈活動,向100余名家庭貧困學生捐贈了價值2.5萬元御寒衣服、文具及學生讀物;設(shè)立“科大”助學獎獎勵品學兼優(yōu)學生54名,通過快手等新媒體平臺介紹馬邊教育扶貧、支教服務(wù)等情況,講好西部志愿者的故事,凝聚社會力量支持消費扶貧;經(jīng)濟與管理學院同研支團合作開展“青春一幫一”捐贈活動,連續(xù)兩年與蘇壩鎮(zhèn)初級中學、桐華學校240余名貧困學生一對一書信交流,累計捐贈學習用品、生活用品300余套。
“用一年不長的時間,做一件終身難忘的事”是他們共同的誓言和行動,未來,陜西科技大學研究生支教團將始終秉承“至誠至博”的校訓精神,扎根祖國西部,腳踏實地,在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書寫新的科大故事。
新聞小貼士:
四川省樂山市馬邊彝族自治縣地處烏蒙山區(qū)、小涼山彝區(qū)、深度貧困地區(qū)“三區(qū)疊加”區(qū)域,是國家扶貧開發(fā)工作重點縣,也是中央紀委國家監(jiān)委機關(guān)定點扶貧縣。為有效解決馬邊長期存在的師資不足、控輟保學壓力大等突出問題,在共青團中央領(lǐng)導(dǎo)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下,我校積極響應(yīng),選派研究生志愿者前往馬邊開展支教服務(wù),在支教力量方面給予優(yōu)先保障。
2018年以來,我校已先后選拔13名研究生支教團志愿者赴四川馬邊縣開展義務(wù)支教工作,志愿者在支教期間不但圓滿完成了支教任務(wù),還積極開展扶貧扶志行動,獲得馬邊彝族自治縣“2020年全縣脫貧攻堅奉獻獎”。
報道新聞鏈接如下:
https://mp.weixin.qq.com/s/eqW8cCewSO83sWj1vKT7bQ
(核稿:李鵬 編輯:郭姍姍 學生編輯:李沐珊)